在线结算、在线支付、自动到帐、自动上货、网购批发 专注服务中小企业 会员中心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繁体中文
服务热线:400-6966-014 咨询
网站首页软件购买软件动态软件下载常见问题全网推广合作商招贤纳士关于我们媒体报道
栏目导航
新闻搜索
热门点击
联系我们
  • 网址:www.we0546.com
  • 邮箱:414787450@qq.com
  • 电话:4006966014
  • 地址:山东省东营市东营区西二路471号北海嘉园C座305号

  • 首页新闻中心  
     
    银行系消费金融洞察报告:这块蛋糕怎么做才够大?
    来源:转载 点击数:1562次 更新时间:2017/12/1 16:26:33

    由中国金融认证中心(CFCA)联合近百家商业银行携手举办的第十三届中国电子银行年度盛典,将于2017年12月7日在北京举行。本届盛典主题为“科技赋能金融 智慧引领未来”,届时,近百家银行电子银行部、网络金融部和科技部相关领导,以及金融科技公司、学术研究界的大咖将齐聚一堂,共谋智慧金融的发展之策。

    随着互联网经济的不断深入,特别是移动互联网时代,金融科技急速前行,让小额分散的消费金融模式也迎来了井喷式的发展。潜力广阔的消费金融市场,不仅是金融科技公司争相抢食的领地,也是银行们争取的蛋糕。

    中国电子银行网联合艾瑞咨询最新发布的调研报告对银行系消费金融发展的业务特征、优劣特性做了详细的分析,并给出了发展建议。

    消费金融业务优势明显 银行需完成战略调整

    消费金融之所以备受银行的关注,是因为消费金融业务具有其独特优势:第一,相比于对公业务,面向个人的零售消费金融业务收益率更高;第二,零售业务的不良率更低;第三,零售业务风险权重更低,可降低风险资产对于资本金的消耗;第四,通过将资产发行证券化产品可增加资金来源。

    银行系消费金融战略调整

    银行的消费金融战略定位在优质群体,且战略特征包含费率较低、审批通过率较低,从而实现坏账率较低。凭借较低的资金成本,银行得以提供较低的利率,以价格优势提升用户体验;此外,为实现优质群体的定位,银行审批通过率低。然而,在技术迅速发展、创新层出不穷的当下,银行的战略定位受到挑战。第一个挑战是其他消费金融机构风控水平的提升,第二个挑战是低费率吸引客户、提高用户体验以利用复借实现最终盈利的战略创新。

    银行系消费金融需要进行战略调整的原因还在于,银行的信用卡授信额度增速下降,助贷模式的功能有限。

    1、信用卡授信使用额增速下降

    近年来,银行信用卡授信总额保持稳定增长,其中2015年信用卡发卡量下降,授信总额增长得益于卡均授信额度上涨较多,2017年则得益于发卡量迅猛增长。信用卡授信使用额增速连续三年下降,反应出信用卡的用户黏性下降。

    此外,调研报告在观察信用卡分期市场后发现,因风控定价不够精准而存在逆向选择、市场萎缩的可能。

    信用卡分期费率定价非差异化,由于风险低于该定价的用户存在其他更低费率的选择,该部分用户流失,如此循环,信用卡用户资质将变差、市场萎缩。目前,由于银行尚且存在用户认知为背景可靠且用户群体大等优势,但仍需提升风险精准定价能力以预防该情况的发生。为避免逆向选择导致市场萎缩,银行需提高风险定价能力。

    2、助贷模式下,用户无法感知银行、银行积累的数据有限

    助贷模式下的消费金融产业链分工明确,由助贷机构负责获客、提供客户服务、风控,由银行提供资金、放款、回收贷款。

    银行与助贷机构的合作上本质上是一个收益与风险的分配协议,因助贷平台能力、银行自身能力及风控约束的不同,该收益、风险分配机制不同。这一机制的形成源于银行、助贷机构能力的互补,助贷机构在获客、风控、客户体验上略胜一筹,而银行则占据资金优势。

    对于银行而言,调研报告认为,该模式不应该成为银行消费金融业务的主力,主要原因是:第一,用户无法感知到银行,第二,银行无法获取用户数据、积累用户数据,而这两点对于消费金融业务的长期发展至关重要。

    银行系消费金融的优劣势

    1、依然具有优质客户群体优势,但需警惕年轻群体的流失

    调研结果显示,收入水平越高的用户的银行系消费金融产品占其总消费金融应还款的比例越高,其中,月收入在1.5万以上的用户有26.6%使用银行系的金额超过其使用所有消费金融金额的一半,由此说明,银行的优质用户群体更多。针对这一优势,银行可为优质群体提供其他增值服务以增加变现手段、提升用户服务。但与此同时,如上文所述,银行年轻群体出现流失,需警惕这一客户群体特征变化。

    2、银行有背景优势、免息期、费率优势,但互联网消费金融更为便利

    调研结果显示,超过一半的用户在选择消费金融机构时看重机构背景,与此同时,有42.3%的用户认为银行系消费金融的优势是银行背景更为可靠。此外,银行消费金融产品具有免息期更长、费率较低的优势,该优势被列为用户所评价银行优势的第三、第四位,能被用户感知到,同时也是用户非常看重的因素。

    调研结果显示,排名较高的互联网消费金融优势有还款便利、优惠活动、申请便捷度。与此同时,根据交叉分析,消费金融产品选择时看重使用便利度的用户更倾向于放弃银行系而选择互联网消费金融,证明互联网消费金融相对银行系的便捷度。

    银行发展消费金融的四点建议

    1、提升获客能力

    场景对于消费金融至关重要,就获客环节而言,垂直化的场景可针对其用户、产品特征进行定向营销。与此同时,良好的合作模式创新能帮助消费金融机构在众多消费金融产品中脱颖而出。用户调研结果显示,用户在选择消费金融产品时,看重费率、免息、时长可用额度三个价格因素,以及使用便利、申请便利的用户体验因素。

    另外,通过交叉分析,当90后用户第一次使用的消费金融产品是信用卡时,在日常提前消费时更倾向于选择信用卡,而对于第一次使用互联网消费金融的用户,则更倾向于使用互联网消费金融。这说明,第一次使用的产品与其对长期选择有较强的关联性,消费金融机构应力争成为用户的首次使用,这就需要对年轻群体有所布局。

    2、提高用户体验

    根据调研数据,分析累计消费金融借款金额不同的各类群体看重使用便利的TGI(目标群体指数),结果显示,借款2万以上人群看重使用便利的TGI大于100,说明累计借款金额越多即黏性越强的消费金融用户越看重使用的便利度,说明用户体验乃至使用便利对复借行为影响较大。如前所述,提升用户体验的方式有申请便捷、使用便捷、提升客服水平、人性化的督促还款方式,具体到银行系消费金融,有如下可借鉴案例。

    通过对调研结果交叉分析,看重免息时长的用户最倾向于使用银行系消费金融占总消费金融应还款的50%以上、黏性最高。与此同时,看重申请便利的用户最倾向于使用银行系占总消费金融应还款的25%以下、黏性最低。

    3、提升风控能力

    风控能力对成本的影响最广、影响最大。众多因素构成风控的基础,其中产品特征、场景特征影响最大。在大数据至关重要、人工智能技术迅猛发展的现在,风控模式需要全面提升。从风控数据来源来说,央行征信等可查信息可用于防欺诈,而互联网行为数据可用于精准风险定价,但后者对风控模型要求较高。风控模型由信息系统和人工智能两部分构成,人工智能模型可实现自动风控定价,对当下消费金融业务发展必不可少。

    4、拓展校园贷场景

    据调研结果,90后群体认为银行系消费金融优势前三分别是免息期更长、背景值得信任、优惠活动更多,互联网系消费金融的优势是还款更加便利、申请更加便捷、优惠活动更多。除去两者都有的价格因素外,在90后心中银行系具备背景优势,这一优势可以在产品设计、推广时突出。而对于互联网系优于银行的便捷性优势,银行应该弥补自身的不足。此外,还应针对年轻群体的消费场景、兴趣爱好,进行差异化获客,成为受年轻群体喜爱的消费金融产品。

    其他发展建议

    除上述消费金融业务发展的关键因素提升方式外,银行还可通过成立消费金融公司、导流到其他机构获取收入、提升安全性来实现消费金融业务创收、持续发展。其中值得一提的是,消费金融公司的体制不是业务能否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上文中所述的获客能力、风控能力、客户体验水平才是决定业务好坏的决定性因素。

    欲了解更多关于消费金融的总体规模、增长动力、监管动态、用户状况、关键能力及机构分析等数据报告,敬请关注中国电子银行网于12月7日在京举行的“第十三届中国电子银行年度盛典”。

    版权申明:本站文章均来自网络转载,本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刷新页面】【加入收藏】【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上一篇:腾讯吃鸡手游正式发布 名字未作改动还原《绝地求生》 下一篇:互联网金融支付安全联盟今年排查可疑资金2900亿
     

      友情链接
    腾讯企业QQ招商银行金山360工商银行支付宝财付通
    快递查询东营招聘网绿色软件下载软件盒子天空下载西西软件园太平洋电脑网天极下载多多软件站
    好特下载飞翔下载泡泡网下载ECSHOP非凡软件站ZOL分流下硅谷动力豆豆网it168下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09 - 2010 Powered By Zhirui Ver 3.6.5 鲁ICP备13019314号
    邮件:414787450@qq.com 电话:4006966014  地址:山东省东营市东营区西二路471号北海嘉园C座305号  法律顾问:山东众成仁和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