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晓 北京报道
移动支付长期相对稳定的市场格局是否会发生变化?
当前支付宝、微信支付占据第三方移动支付近90%的市场份额,包括百度钱包、京东钱包、平安付等在内的数十家第三方支付机构瓜分剩余10%左右的份额,多家机构市场占比不足1%。
“用户的需求在变,技术在变,市场格局也会变。所以,现在支付市场格局未定。”京东金融首席执行官陈生强表示。
1月4日,中国银联与京东金融在北京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并宣布京东金融旗下的网银在线正式成为中国银联收单成员机构,双方将在支付创新、银行卡服务、大数据技术、海外支付、农村金融等领域展开合作。陈生强介绍,双方将共同推动支付领域技术创新、商业创新,着眼下一代的支付产品。
“几年前我们还习惯性掏出钱包用现金付款,这两年大家开始对着二维码扫一扫就完成支付。但是现在,使用银联云闪付,直接手机往上一贴就能完成。所以我在想,以后应该连手机都不用拿出来,在商户那儿用手摸一下,或者眼睛一眨,甚至什么都不用做,就能完成了支付。”陈生强这样说道。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在当前移动付市场领域,包括银行、手机硬件制造商以及互联网企业等均已介入,以支付宝、微信为代表的二维码支付仍占上风,但以银行以及手机硬件制造商等为代表的NFC非接支付也正在开疆拓土。但相较前几年的各自为战,市场参与方正越来越多开展合作,在移动支付领域进行新的尝试。
“我从事支付相关的工作这么多年里,十年前特别不看好NFC支付,即便是五年前也不看好,产业链特别长,利益各方也太多,难以形成共识,用户体验也很差。但过去一年让我刮目相看,现在业内基本达成共识,不仅技术成熟,体验也非常好。”京东金融金融科技事业部总经理谢锦生说。
中国银行网络金融部移动支付团队主管傅安波也认为,2016年才能称得上真正的“移动支付元年”,包括设备提供商、银联、芯片商、监管全部参与进来,并且行业各方在一定程度上对商业模式达成共识。
傅安波还表示,各种支付技术创新给了市场更多的选择,在二维码支付和近场支付两种典型的移动支付面前,银行不赌哪种应用会成功,这将由市场做出选择,同时需要产业各方的合力。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也注意到,以工商银行为例,此前工行以HCE云支付和Apple Pay等非接支付方式作为推广重点,而近期则同步力推二维码支付,并支持17家银行信用卡付款。拉卡拉与中国银行合作推出手环支付。而民生银行则不仅推出二维码支付,支持包括HCE“云闪付”、Apple Pay、三星付(Samsung Pay)、小米支付(MI Pay)、华为支付(Huawei Pay)多种设备厂商推出的支付方式,还和可穿戴设备厂商合作,即将推出可穿戴支付产品,近期更是上线虹膜支付。
民生银行网络金融部人士表示,通过提前尝试新技术打下用户基础,在新技术爆发时可以捷足先登。此外,支付是用户每天都需要使用的高频入口,全方位的支付技术应用有利于提升用户体验。
傅安波认为,移动支付进入“无卡时代”,银行卡就是载体与数据的结合。载体从塑料卡变成了手环,数据原来是银行写好植入卡片中,未来支付方式也朝着移动化、可穿戴类的方向发展。在二维码支付率先抢占多数生活场景后,以银行、银联为代表,主推的近场支付也正在发力,明年将有更快的发展。
“当前在移动支付领域成功的企业就是抓住了技术和用户体验,而下一代产品一定是技术驱动。”京东金融副总裁许凌表示。(编辑:闫沁波)
版权申明:本站文章均来自网络转载,本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