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经济时代的通道:掌控与垄断
不久前,网络上流传一个段子:“用别人的车子赚钱,滴滴做到了;用别人的厨艺赚钱,美团做到了;用别人的产品赚钱,淘宝做到了……学会整合资源,世界都是你的!”调侃的背后,其实讲的是一个道理:互联网经济时代,掌控“通道”为王。
如何理解笔者口中的“通道”?换一种更通俗的表述,在长长的产业链上,不追求垄断整个产业链,只追求掌控产业链上关键的某一段。“一夫(或者几夫)当关,万夫莫开”,只要掌握这么一段儿“通道”,就可以攫取整个产业链上最丰厚的利润。
在传统经济领域,也有些这种现象。比如猪肉产业链,虽然有个“猪周期”,上游养殖户和养殖企业总是在“一年赚、一年平、一年亏”的周期里打转,但如果能够在区域内垄断了生猪屠宰环节,那就稳赚不赔了。再比如沃尔玛、国美、苏宁等等,一定程度上也是如此。
在互联网经济领域,这种现象更加突出、程度更深、范围更广。在国内,超市行业的沃尔玛虽然实力强劲,也还有家乐福、永辉、大润发等与之分庭抗礼,不论从哪个统计渠道的数据看,它的市场占有率都不超过10%。而在电商领域,比较公认的说法是,阿里巴巴集团淘宝天猫的市场份额已经占到中国电子商务市场的80%左右。搭建好电子商务的平台,只牢牢抓住平台和支付宝,开店、物流都不用管,这种模式很成功,阿里巴巴集团2016财年经调整后净盈利为427.41亿元人民币。相比之下,自己开店,自建物流的京东则仍在亏损。
互联网BAT三巨头的另外两个也是一样,虽然新闻门户、企业主页、游戏网站无数,但只有百度凭借搜索引擎领域的优势地位,跻身三巨头。腾讯公司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曾表示:“腾讯的定位很清晰,就是要做连接器。”打开微信,购物、打车、生活缴费……各式应用很多。腾讯公司的QQ、微信在社交软件领域一家独大,让做连接器的它可以有实力跟阿里巴巴争夺互联网行业“一哥”的位置。
“通道”虽好,得之不易,不仅需要有力的技术支撑,还要有强大的资金实力去培养“用户习惯”、提升“用户黏性”。但一旦得到了,就能在行业内呼风唤雨,赢者通吃。有人评价说,互联网的残酷在于它是比线下更为垄断的生态,“一花开后百花杀”。滴滴和优步、58和赶集、美团和大众点评,从近两年这些著名的合并案来看,这些评价是有道理的。
理解了掌控“通道”的重要性,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支付宝对微信支付在支付领域的扩张如此紧张,以至于过于焦虑之下出了昏招,闹出“圈子事件”。支付,是经济领域最基础、最核心的通道,可以说是通道的通道。那些互联网的应用,不管打车也好,团购电影票也好,点外卖也好,几乎都要用到移动支付。
前几年,支付宝背靠阿里巴巴电商平台的优势一直稳居第三方移动支付行业“一哥”地位。2014年以来,由于微信支付在移动支付领域的快速崛起,支付宝的市场份额逐渐被蚕食。
客观上来说,支付宝和微信支付的竞争,推动了移动支付的发展,给老百姓(49.430,-0.25, -0.50%)的生活带来很多便利。但是另一方面,两者在竞争中,提高了移动支付行业的集中度。据一些市场调查机构统计,两者在移动支付领域的市场份额合计已经超过85%。如果竞争中一方胜出,或者达成默契甚至合并(并非不可能,虽然是竞争对手,但2015年腾讯和阿里巴巴各自扶持的滴滴和快的合并已有先例),会发生些什么?追求利润最大化是资本的天性。
美国一家独大的支付服务提供商PayPal公布的2016财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第三季度总支付额为874.03亿美元,该季度的净利润为3.23亿美元。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2016年第三季度支付业务统计数据显示,第三季度非银行支付机构处理网络支付业务440.28亿笔,金额26.34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06.83%和105.82%,对比PayPal净利润和总支付额的比例,这块蛋糕想象空间很大。
不仅仅是直接的利润,第三方支付机构线上与线下的跨平台性特征,使其积累的用户数据是多维度的。在获得海量用户和交易数据的基础上,他们有对数据集纳、处理和转化的能力,在新兴的互联网金融领域有着难以超越的优势地位。
在“互联网+”时代,在鼓励互联网创新的氛围下,近些年人们感觉反垄断机构对互联网业的佼佼者似乎更宽容一些。随着互联网经济逐步走向成熟,对“一花开后百花杀”现象频出的这个领域,反垄断执法者应该给予更多的关注。
版权申明:本站文章均来自网络转载,本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