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鹏 伍旭川
金融科技,是指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等新兴技术对传统金融进行改造、革新乃至颠覆,从而提供更为普惠的金融服务。金融科技能够被广泛应用到各个金融领域(诸如支付、借贷、财富管理、保险、众筹、征信等),它通过削减成本和提高金融服务质量,对传统金融体系进行重塑,创造了一个更加多样化的金融格局。
从全球金融科技发展情况看,金融科技公司数量从2015年4月之前的800多家猛增至现在的2000多家,金融科技市场的投资规模和交易数量呈现高速增长态势。2015年,美国的金融科技公司吸引了190亿美元的投资(2013年为120亿美元),标志着美国新一代金融科技创业公司正在形成规模。在我国,近年来互联网金融行业发展迅速,2015年中国互联网金融年度报告显示,网贷在2015年呈现爆发式增长,成交额接近万亿元,是2014年成交额的3倍;2015年中国互联网金融行业共获融资约950亿元,网贷、支付、众筹等互联网金融领域均进入爆发式增长阶段。
近期,美国商务部发布了《2016顶尖金融科技市场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对全球金融科技市场进行了总结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
在线支付将成为
金融科技革命的前沿
《报告》指出:根据调查,金融科技产品的使用率可能在未来12个月内成倍增长。过去几年中,全球涉及金融科技的活动大幅增加,但仍显著集中在美国。在金融科技总市场中,支付服务占比为17.6%,是所有金融科技产品中使用率最高的;其次是储蓄和投资服务,占比大约为16.7%;保险服务和在线借贷的比例分别为7.7%和5.6%。
《报告》指出,技术的发展(包括社交网络、大数据分析和移动端访问技术的发展)是刺激金融科技发展的主要原因,电子应用、市场融资模式和基于人的精准营销给金融科技带来了比传统金融平台更多的优势。
竞争和监管环境的变化是推动金融科技发展的重要原因。金融科技公司不必像那些体量大、目标明确的金融服务提供者一样,受到额外的监管和资本的要求。与之相比,更宽松的管理要求和资本要求降低了金融科技公司的成本,使得它们更容易提供某些服务或实现特殊的市场定位。
人口结构也是推动金融科技发展的一个原因。在大多数国家里,千禧一代占总人口比重比例较高。年轻人、市区人群和高收入人群更倾向于接受金融科技。
《报告》指出,明年中国将成为支付产品和服务的最大出口市场,而日本则会成为金融科技的最大出口商。支付市场总体规模扩大归功于金融科技公司的突破,未来将进一步威胁银行利益。未来在线支付(尤其是移动支付)将成为金融科技革命的前沿阵地。根据高盛(Goldman Sachs)预测,最终6600亿美元的收入会从传统金融服务转移到金融科技领域的支付、众筹、理财和贷款中。
中国成为
金融科技发展重镇
当前,由于传统金融机构不能覆盖到所有人群,中国的金融市场存在着巨大的长尾需求。由于阿里、百度等科技巨头在电子商务、第三方支付、网络借贷上的努力,中国金融科技公司的用户数已经等同、甚至超越了银行。新兴科技的推陈出新与强势资本的不断涌入,使用户基础庞大的中国成为了金融科技发展的重镇。《报告》预估,中国将牢牢占据金融科技支付市场第一的位置,整体金融科技市场中国将排名第二。
但在《报告》全球金融中心城市排名中,中国大陆无一城市排进前10。这说明我国虽然支付系统完善、科技金融市场巨大,但金融服务整体质量不高。笔者认为,下一步,国内金融市场不仅要推动大份额数量的科技金融市场的发展,更要注重科技金融服务质量的发展,才能打造全球金融中心城市,进而形成核心科技金融竞争力。
具体来说,商业环境、金融业发展、金融科技基础设施、人力资本、城市总体声誉是构建全球金融中心城市及提升科技金融服务质量的关键要素。要提高以上几个方面的竞争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
首先,着力提升消费者的产品意识。要对金融科技行业进行广泛宣传,推广金融产品的使用效果,提升消费者对于科技金融产品的认知度。同时,对消费者投资金融产品进行广泛教育引导,帮助他们树立起理性的投资行为;其次,加快完善监管金融科技系统的法规。要建立着重处理消费者保护问题和促进市场竞争的法规。目前我国互联网金融领域企业参差不齐,信用问题时有发生,需要尽快制定完善相关监管法律法规,降低行业风险;第三,积极参与国际金融科技标准的制定,提升国际竞争力。要通过选择金融科技市场的双边参与和非正式对话来降低和去除金融科技商业的贸易壁垒。当前,我国在支付金融方面已经取得了国际领先成果,可以致力于面向全球,建立国际统一支付体系;第四、根据金融科技公司所属地区及客户群,划分不同的金融科技集群,政府再根据不同的金融科技集群进行支持,帮助金融科技企业获得消费者的信任;最后,加强金融科技基础建设。目前,我国已经建立了比较完善的电信基础设施及电子支付系统,但我国尚未建立完善的征信系统,这对于信用控制十分重要的互联网金融行业而言是最大的瓶颈。
(作者王鹏为央行金融研究所互联网金融研究中心副秘书长,伍旭川为央行金融研究所互联网金融研究中心秘书长)
版权申明:本站文章均来自网络转载,本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