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生活的快节奏和高强度,让你我有挥之不去的压力或秘密,总期望能找到个“树洞”把心事倒出来。一种新兴职业———网络倾听者,逐渐流行开来,背景不同的人依靠线上平台,成为专门和陌生人说话的人,成为他人的心理“垃圾桶”和网络“树洞”,还用自己的人生经验为他人解忧。目前,多款网络倾诉软件如雨后春笋,有的APP据称如今已有用户超60万。相比传统的心理咨询,线上咨询火爆,初级倾听者通常只能收取9.9元每小时的费用,也有在线倾听者月入过万。(昨日《南方都市报》)
所谓“网络倾听者”,用通俗的话说,不就线上陪人唠个嗑么。对此,我首先想到的就是上世纪90年代末网络初兴起时,那些滚动着各类颜色字符和简陋表情的聊天室。忆当年,大家没日没夜地瞎聊,东一句西一句,也没听过谁要报卡号收点咨询费。或许,一是那个年代大家还没这么敏锐的经济头脑,把这么简单的事也要商业化一下;二是所谓聊天,就是参与者倾听与倾吐身份的即时转换,听的人也不全是活雷锋,有付出也有收获,因而若有人冒出这样的念头,恐怕立马被人一脚踢出去了。
回到现在,说实话,我不太明白是什么样的人在以付费的方式寻找“树洞”,而且面对的还是没有专业资质的咨询师。当然,必须承认现在网聊的情况是复杂的,相比当年,如今网友的耐心相对不足就不用说了,只投入不产出的事情也是绝少做的,一大批是图财或图色之人。所以,要在网上遇到话语投机、耐心诚恳,还能给予一定解答的聊天者,不得不说,的确不易。万一遇到了,要么是运气来了,要么是骗子来了,打的其他算盘。很多骗局,不都是从寂寞孤独的网聊入手的么。
即便网聊难了,试图去通过不靠谱的人得到安慰,还得花钱,我相信也不会是高概率事件。都说互联网的生存之道是免费为王,找人解个惑,路子还是很多的。百度知道就不说了,知乎更是热门工具,并且这些都可匿名使用,尤其是知乎,还能精准找到业内人士。据此,网络倾诉软件所谓“用户60万”、“倾听者月入过万”之类的说法,恐怕是存疑的。基于如今一些创业型公司的行事风格,都是“一出生风华正茂”,动辄全方位覆盖主流人群,整得好像不下载就是非主流似的,更加深了我的判断。
互联网的确创造了很多机会,商业上的,社交上的,无时无刻不在革人类生活方式的命。很多创意一夜走红,有的迎合了传统需求,有的制造了新的需求,看似复杂,其实仍有一定规律可循。然而,眼下在这片资本的热土中,也有很多创意实在无厘头,注定走不了太远。恕我直言,网络倾诉软件就有这样的趋势,不能精准、专业地解决问题,网上又有众多免费工具可替代,仅凭这两点,就足以看到其未来。当然,投资者可能本身就没有计划未来,只是画了个吸纳资金的筐而已。
不过,对这玩意图个新鲜,加上付费能力不成问题,还是可以玩一下的。值得注意的是,在这样一个隐私越发不保的年代,各类互联网工具反复在强化泄密风险,聊之前就得多个心眼。何况这东西绑架的还不只是简单的数据,那么问题来了———倾听者是谁,能为我保守秘密吗?如果不能,有无监管和维权通道,会不会有一天这类公司人去楼空,我的秘密莫名就被人贴上了论坛?
版权申明:本站文章均来自网络转载,本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