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校园贷平台让大学生频繁陷入风险事件?多家校园分期平台相关负责人对此都非常沉默
《投资者报》记者 王宇
8月24日,银监会明确提出用“停、移、整、教、引”五字方针,整改校园贷问题。校园贷是在近两年才发展起来的,专门针对大学生的网络贷款。目前,校园贷深入到了各个大学的腹地。然而,近期由于校园贷的极端事件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多名大学生因无力偿还借款,“跳楼”“自杀”“卖器官”“援交”……种种乱象,让大众对校园贷充满质疑。
为什么校园贷平台让大学生频繁陷入风险事件?为此,《投资者报》记者分别采访趣分期、分期乐、优分期、爱学贷4家校园分期平台相关负责人,爱学贷方面告诉记者,首先极端事件是非常少的。再次,一旦发生了极端的情况,“即使我们是合法经营没有明确过错,也会考虑到目前的社会影响而调整针对该用户的还款措施。”其他3家则认为现在正处于行业敏感期,实在不方便发声。
校园贷攻占校园存隐患
一位北京的大学生告诉《投资者报》记者,“零首付”、“免息”、“分分钟到帐”等校园贷宣传语曾经让他惊讶,后来发现经常有同学向其推荐XX平台校园代理可以兼职赚钱。爱学贷方面也告诉记者,国内大学生的消费市场十分广阔,为规模千亿元的市场,且行业尚无巨头。因此,校园贷开始攻占了校园。
据融360《维度》调查显示,在申请校园贷的学生中,有53%的大学生选择校园贷是由于购物需要,比如买化妆品、衣服、电子产品等。校园贷瞄准大学生消费欲望和支付能力之间的落差,为其提供相应的分期消费服务,但这类学生推崇提前消费,缺乏忧患及风险意识,也为以后的生活埋下隐患。
上述调查指出,大学生想要顺利偿还校园贷借款,往往要在本息之外再扒掉几层皮:借款时就已产生的中介费、手续费、代理费、部分平台扣留的押金、逾期后高昂的罚息和管理费,名目繁多。而且,从一开始即被扣除的各项资费虽然从不曾到过学生手中,学生依旧需要为这些并没有借到的钱支付利息。而且在这些平台上借款年利率最高可达36.75%,利率明显过高。
此外,在同一家校园,可能有10多家校园贷平台。市场竞争的加剧,促使部分平台为了拓展业务,降低申请门槛要求,存在审核不严的情况,导致学生个人信息被冒用。事实上,这些平台也无法有效地评估借款大学生的还贷能力。对此,爱学贷方面坦言,大学生群体虽然具有高成长性,由于这个群体比较特殊,在征信体系尚不健全的大背景下,暂时还没有特别完整的经验。
大学生无力偿还极端事件频发
今年3月9日,郑州21岁大学生郑某因无力偿还60万元网贷跳楼自杀的消息,让校园贷被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经学校统计,自2015年开始,郑某共借用、冒用28名同学的身份证、学生证、家庭住址等信息,分别在诺诺镑客、人人分期、趣分期、爱学贷、优分期、闪银等14家网络小额贷款平台,共计贷款58.95万元。此前郑某因还贷压力,曾先后4次自杀未遂,最后一次从青岛市一宾馆8楼跳下死亡。据媒体报道,这28名同学通过律师和网贷平台协商后,网贷平台最终免除了他们的还贷责任。
但是,这起由校园贷引发的极端事件并没有引起大学生群体的警醒,类似的事件一再发生。在百度搜索输入“校园贷”,诸如,大学生校园借贷后无力偿还,5天没吃饭晚上睡公园、常州一大学生深陷校园贷,短短几月被追债10万、校园贷再爆乱象:学生刷单负债百万等新闻事件接连被爆出。
一位不愿具名的网贷行业从业者表示,大学生消费市场确实有很多机会,但无法有效地对风险进行控制,也是他最初没有涉足校园贷的根本原因。他指出,校园贷的中介更容易成为恶性事件的推手。成为中介不需要任何资质,几乎没有门槛。任何人只要能为其带来客源,就可以根据成交量获利。于是这些中介利用身边同学的信任更容易获得同学的信息,促成交易或者利用同学的信息“刷单”。因此,就出现过部分机构或个人利用掌握学生信息的优势,在学生不知情的情况下以其名义贷款的情况。
多家分期平台转战白领市场
一位第三方分析人士告诉记者,大学生适度的提前消费是可以理解的,所以一些校园分期平台的存在也是合理的,但要谨防平台漏洞被利用以及学生信息被冒用的风险。记者了解到,国内多家涉足校园分期业务的企业如分期乐、爱学贷、优分期等联合宣布,已发起成立大学生信用联盟,并初步建立了恶意套现等不良行为“黑名单”?共享机制。
除此之外,这些平台的转型也基本一致,都将服务范围扩展至白领借贷领域。是否因为迫于舆论的压力被迫转型,当被问及这个问题,多家平台都讳莫如深。
记者注意到,近期优分期宣布进军非校园消费金融市场;今年4月份分期乐宣布进军白领市场,同时还在开拓蓝领用户;2014年12月,趣分期推出面向白领的“来分期”平台。爱学贷方面告诉记者,爱学贷即将与恒丰银行推出毕业金业务,切入毕业后的大学生分期市场。
那么,这些平台是否会完全放弃校园分期的市场呢?各家平台都没有回复这个问题。但校园借贷也正在遭遇着极度爆发后的瓶颈。《2016中国校园消费金融市场专题研究报告》显示,大学生群体对于分期消费的接受程度普遍较高,超过67%的大学生用过分期消费并且表示还会继续使用。这也意味着校园市场的增长空间已经不大。长期来看,大学生群体数量一直较为稳定——校园每年都有新生入学,也有毕业生离开。当大学生们离开校园之后,便会成为其他消费金融机构的用户。■
版权申明:本站文章均来自网络转载,本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