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科技 徐利整理报道
编者按:张俊熹,信天创投合伙人。曾就职于新加坡淡马锡控股早期投资基金祥峰投资控股集团,任投资部负责人,负责早期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及基金投资。
本文为张俊熹在一场名为“合规下的互联网金融:一场属于金融的年度大考”的互联网金融专场沙龙上的分享。
张俊熹分享的核心概要为:
1、每年几乎都会发生一些热点,都会出现一些新词汇,金融这个行业亦是如此。
14年那个时候最火的是P2P、是众筹;15年这个趋势变了,变成了“消费金融”。16年大家都纷纷讲fintech(金融科技)。
2、预测未来一切的服务均可以被接入,而这些服务统一具备的一些共性,就是连接性、开放性和按需提供的特征。
3、互联网金融1.0:是以当时P2P和众筹为特征,以传统渠道互联网化,把产品通过线上渠道销售的模式
4、互联网金融2.0: 金融即服务的形态,是一种技术创新,也是一种观念革新。里面有非常多的核心技术去帮助互联网金融公司实现这种连接性,具备弹性的容器-云技术、大数据分析、以及人工智能。
5、保险FaasS的逻辑:中国保险的需求和供给长期来看存在很大不匹配性,从供给来看,按照传统的供给模式,保险公司的动力往往是去推销佣金高的产品,很难提供真正有需求的纯保障性的产品。
以下为张俊熹演讲全文:
作为一个早期的投资人,我觉得挺有意思的一点,就是看到了每年几乎都会发生一些热点,都会出现一些新词汇,金融这个行业也是如此。我记得14年那个时候最火的是P2P,是众筹,15年这个趋势变了,变成了消费金融。16年大家都纷纷讲(fintech),是finance和technolegy的一个合体,那么既然大家这么喜欢去讲一些新词汇,我就不妨又造了一个词Faas(Finance-as-a-Service),今天的演讲主题就是围绕FaaS,到底什么是FaaS?怎么理解它?今天给大家讲一些跟这个特征比较接近的一些案例。
实体世界的发展趋势
作为互联网圈人应该非常了解这三个概念,IaaS,PaaS,SaaS,本质都是开放、共享和按需服务。KK在《必然》这本新书写到“未来的实体将会被瓦解”,认为未来会存在的东西变成了云端化、虚拟化、服务化,这种趋势实际上都发生在我们的周围,以前我们需要买一辆车,因为租车很不方便,以前必须要拥有自己的住房,因为我们想要租一个非常好的公寓,很麻烦,但是现在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个体生存:“接入服务”
在这样一个发展巨变的时代里面,个人生存越来越需要接入各种各样的服务,我个人奉行的是轻资产的模式,当两件事情能够被解释,或者给你相似东西的情况下,选择那个更简单的。现在90后和00后有的是被迫的,有的是主动迎接的,他们不再去强调拥有什么,而强调能够随时接入什么样的服务。我大胆的预测一下,未来一切的服务均可以被接入,而这些服务统一具备的一些共性,就是连接性、开放性和按需提供的特征。
企业生存:“创造连接“
在未来这样一个巨变的时代里面,企业生存征也会发生巨大的变化,未来的企业价值的评估不在于资产的多少,在于能创造独特的价值服务,成为一个连接的有效的节点。举一个例子,心知天气是一个为商业机构提供天气资讯和BI服务的公司,中国天气市场刚刚开放并商业化,心知天气抓取到自然气象、环境和海洋的各种数据,通过API的方式,给零售、交通、能源和农业行业提供及时性的服务,以及BI这种更深度,更有洞见性的服务。支撑这家公司的业务平台,OA,CRM客户关系管理,全部都是基于别的创业公司SaaS服务的接入,所以是一个典型的连接型企业。
回归到今天的主题金融,其实金融里面的生态也很类似,最开始我讲的互联网云端化的特征,当然离这个东西差得比较远,比如像一些传统的金融机构,包括银行,保险公司,整个金融体系里面的基础设施很像IaaS这个层面,基于监管和牌照的存在,而中间层支付和征信,这一块很像PaaS,因为它是提供一种可以对接的操作系统的层面。而更上一层,针对特定的商户和个人,提供独特的金融产品服务,特别类似于SaaS这个层面的形态,金融行业由于它的特殊性,远远没有达到服务那么及时,便利的连接,和按需服务的特征,现在趋势发展已经越来越显现出这样的特点来,这也是我接下来要讲的内容。
互联网金融2.0-金融即服务 FaaS
互联网金融1.0,是以当时P2P和众筹为特征,以传统渠道互联网化,把产品通过线上渠道销售的模式,现在我们越来越强调金融创新和技术创新,我认为2.0更像提供一种金融即服务的形态,这是一种技术创新,也是一种观念革新,这里面有非常多的核心技术去帮助互联网金融公司实现这种连接性,具备弹性的容器云技术,大数据分析,以及更加有想象力的人工智能。从观念革新上,以前的金融是坐在这里,等着客户来提需求,现在我们更加强调的是从用户的需求出发,给用户提供有温度的金融服务。
FaaS公司对B端和C端的需求是如何去满足的
C端金融需求
C端的金融需求很简单,就是当期的,马上的支付需求。中国的支付发展是全世界领先的,现在基本上都实现了在一线城市,拿着手机就可以在整个城市生活一整天,不用掏出钱包,不用进行真实的货币交易,现在也观察到非常多的支付公司,他们甚至到了海外,如澳洲、英国,让海外的华人也能够在中国享受类似第三方便利场景的支付解决方案。
跨期这一块的需求里面,有两类:一类是需要C端出钱购买服务,如投资理财服务和保险。还有一类是给C端钱的,比如说消费金融和个人信贷等。
消费金融FaaS的逻辑
讲两个案例,消费金融公司去年开始就非常热门,中国三驾马车里面的消费提振变成了新常态,中国人均信用卡数量远远低于美国,不到他们的十分之一。所以在这么一个巨大潜力的市场面前,越来越多的创业公司涌入其中。其中有几类模式,一类我看到的创业公司是先营造自建场景,再做后端金融,以开始做学校市场那两家分期公司最为代表性。另一类是直接连接场景,不自建场景,对于用户的信用评估,风险建模,以及定制产品做了更多核心工作。
我个人倾向于看好轻资产的模式,但是这里面也有问题,不是说这里面发展的速度和贷款规模越大越好,这里面必须要平衡资产的质量,用户的信用评估,以及整体用户满意度之间达成一个更好的平衡性,所以这里面市场很大,但是坑很多,我们也会非常谨慎去布局。
保险FaasS的逻辑
讲到保险的FaaS,中国保险的需求和供给长期来看存在很大不匹配性,尤其是中国的中产,需要获得更好的安全感,就需要购买更好的商业保险去保护他的生存和安全的属性,保险是一个很需要的东西。但是从供给来看,按照传统的供给模式,保险公司的动力往往是去推销佣金高的产品,很难提供真正有需求的纯保障性的产品。这里面需要有新技术和新理念去改变这个供给和需求。
保险的Faas具备两个特点,一个是从理念上,需要做一个更好的用户需求的产品,所以从销售渠道上,往往倾向于做场景化获客,特定人群定制,同时核保和核赔更加便利,很多情况下都可以用纯线上的方式去解决。当然这里面也强调更好的技术,我以退运险为例,讲一下保险的定价。最开始推出这个产品的时候,大家是叫一口价,5%的费率,结果亏得一塌糊涂。后来大家反思,怎么样根据历史的退换货率,来做唯一因子的定价,也称为精算。后来又发现历史的消息,往往用户会以低成本购买退运险,本来可退可不退,变成他会倾向于去退,所以产品本身会改变用户的习惯。因此保险的出险率,与用户购买的特征,以及用户独特商品的购买属性有关。有些保险公司对产品的定价往往采用多因子的建模,如采集用户ID,商品特征等, 去预测退货率。
B端金融需求
B端也有非常多的需求有待于满足。举一个例子,传统的B端金融其中一种解决方式是以供应链金融来解决的,传统供应链金融往往去绑定核心企业的信用,同时以应收款存货,预付款去做融资,并以这些东西去做抵押品。我列出了物流、餐饮、汽车后市场等行业,它往往存在于行业集中度很低,同时个体信用较低,商业风险较高,区域性也较强,针对这种企业很难去绑定核心企业的信用,去提供这样的金融服务,所以直接对接银行的金融门槛就会显得比较高。我们最近自己布局了一些新型供应链金融公司,他怎么做的?他通过一套金融的FaaS去构建供应链全链条的信息化,数据化,并采集足够长度完整真实的交易数据和行为数据,来进行评级授信,我们称为数字质押。
零售业FaaS
这里讲个零售业FaaS的例子,零售行业具备小散,强地域性特征,围绕着一个核心的零售商,周围有非常多的供应商,他们个体信用较低,商业风险较高,同时没有可供抵押的固定资产。在这种情况下,有这样一个FaaS公司去采集零售商和供应商的多维度交易数据,构建对接多渠道资金来源的能力,打通这样一个融资的通道。接下来看一下零售FaaS的风控模型,首先要具备一个准入条件,具体标准是在当地要存在几年以上,同时要有稳定,可追溯,连续的交易记录。然后通过去布局,采取主动上传,或直接接入核心交易系统SaaS,ERP的一种方式,获取核心交易数据。同时较多采纳外部的,尤其是工商信用评级反欺诈的一些工具,建立经营子模型和背景模型,再输送给资金端。
版权申明:本站文章均来自网络转载,本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