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艾琳
[由于中国P2P跑路事件频发,这也可能对海外平台造成信息上的溢出效应。自2014年以来,伴随互联网金融的高速发展,中国P2P行业鱼龙混杂,2015年有约660家平台跑路,今年1~2月又有约200家平台跑路]
[从2016年3月起,盛大集团便持续购入LC股份,并在4月14日以8美元/股的价格卖出121900股,这是盛大集团唯一一次抛出LC普通股;5月18~20日,盛大集团继续购入LC普通股。]
[文件还显示,包括佣金在内,盛大集团为此项交易总计支付了近1.6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0.5亿元),包括以1.487亿美元收购LC的2900万股股票,此外还以1120万美元收购该公司1570万股认股期权。]
[LC在Q1的营业收入为1.513亿美元,同比增长87%,而运营成本只增长29.5%。而去年一季度是亏损640万美元。]
此前因违规销售贷款2200万美元,美国P2P鼻祖LendingClub(下称“LC”)单日股价一度暴跌逾35%,该公司一年回报-76.56%。就在看似绝望之际,5月23日,一份LC给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的Schedule13D文件显示,中国亿万富豪陈天桥旗下盛大集团已收购LC的11.7%股份,一举成为大股东。
受此消息推动,LC股价一度大幅上涨逾14%,截至北京时间5月24日美股收盘,LC股价暴涨8.27%,报4.32美元/股。《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还独家从知情人士处获悉:“盛大集团已经布局许久,而LC可能只是第一个,如Prosper等美国网贷平台可能是下一个目标。”
不禁要问的是,近期暴跌的美国网贷平台股,究竟值不值得抄底?
盛大看好美国P2P模式
在盛大集团成为LC大股东的消息传出后,《第一财经日报》记者第一时间查阅LC递交给SEC的Schedule13D文件。
文件显示,从2016年3月起,盛大集团便持续购入LC股份,并在4月14日以8美元/股的价格卖出121900股,这是盛大集团唯一一次抛出LC普通股;5月9日,LC因负面消息而暴跌之时,盛大集团并未抛售,反而以每股权利金0.35美元卖出400万份6月17日到期的看跌期权;5月10日起的几个交易日,盛大集团也持续卖出看跌期权,并买入看涨期权,到期日皆为6月17日。5月18~20日,盛大集团继续购入LC普通股。
文件还显示,包括佣金在内,盛大集团为此项交易总计支付了近1.6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0.5亿元),包括以1.487亿美元收购LC的2900万股股票,此外还以1120万美元收购该公司1570万股认股期权。如果这些期权被行使,盛大集团将成为LC最大股东。
“我们一直在与盛大集团讨论关于投资的事宜,我们希望与其保持持续对话。”LC发言人表示。据境外媒体报道,陈天桥本周一表示,他认为LC近期股价暴跌是一个极具吸引力的买入机会。
当前,LC贷款发放(loanoriginations)速度放缓,美国监管方对此行业的关注度与日俱增。美国财政部于5月10日发布网贷白皮书,题为“网络市场化信贷的机遇与挑战”,呼吁加强监管,并鼓励在风险可控的基础上,促进网贷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提高信贷可获得性。
5月9日,LC在声明中称,公司展开内部调查后发现,平台此前将高达2200万美元的次优级贷款产品(near-primeloans)发放给了同一名平台投资者。另有境外媒体报道称,首席执行官(CEO)兼董事长雷诺·拉普朗什(RenaudLaplanche)被指存在内部交易(self-dealing)的行为,其与三名高级经理已经辞职。
LC创立于2006年。2014年12月12日,该公司以每股15美元开始在纽交所挂牌交易,代码LC。根据公司财报,今年第一季LC获利410万美元,而上年同期为亏损640万美元。
盛大集团在一份声明中表示,其是LC所创造的商业模式的“笃信者”(strongbeliever),该模式的“长期前景是积极的,LC也在不断进步并优化其业务”。此外,盛大集团也投资了其他美国金融服务公司。今年4月,盛大集团购买了美盛集团(LeggMason)10%的股份,美盛集团是全球最大的资产管理公司之一。
之所以在海外积极展开布局,这与盛大集团自身转型不无关系。从2014年起,以网络游戏发家的盛大集团开始向投资集团转型。同年9月,盛大集团旗下的盛大游戏完成私有化财团重组,两家证券公司和一家来自宁夏的羊绒制品公司取代了完美世界等原有成员,收购盛大游戏58%的股份。
盛大集团高级总监诸葛辉当时称,盛大网络将淡化浓厚的游戏公司色彩,转而退居幕后,以资本运作和扶持创业孵化的角色继续在游戏和文化娱乐领域叱咤,而未来投资的重点领域将在紧扣互联网的基础上,向娱乐等其他领域拓展。
暴跌的美国P2P值得抄底?
当然,投资者并未因LC的一些变故而对其完全丧失希望,更是不乏伺机布局抄底LC股票的机构和个人投资者。与“跑路事件”频发的中国相比,LC的问题似乎并不是致命的。
截至目前,美国的P2P网贷平台从未出现过类似中国平台的“跑路事件”,更鲜有听说平台充当“资金池”。业内人士也对记者表示,美国P2P网贷行业受到SEC的严厉监管,其复杂的透明化披露手续、高昂的注册成本等都是P2P行业起步时的门槛,若不能满足则无法涉足P2P市场。中国P2P平台有时甚至无需严格注册。
当然,之所以美国P2P的风险可控,还在于美国社会已拥有完善的征信机制和信用体系,美国网贷平台所采用的借贷模式也是在此基础之上的创新,这也是其与国内P2P模式存在的较大差异。信用评分体系有助于LC等网贷平台区分各种风险及衡量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和意愿,并根据借贷人的信用等级来设定利率。
此外,从LC的业绩而言,伺机抄底者似乎也并非毫无道理。“盛大的买入时机的确不错,此后也会有其他平台的布局。”上述知情人士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
根据LC此前发布的一季度(Q1)财报,LC在2016年Q1贷款发行额27.5亿美元,同比增长68%。近4个季度累计贷款成交额达到94.8亿美元,2015年贷款成交额83.6亿美元;贷款发行额规模保持增长,但2016年Q1环比增速放缓到6.62%,过去10个季度LC贷款平均环比增速17.2%。不过,LC在Q1扭亏为盈,实现净利润410万美元。
具体来看,LC在Q1的营业收入为1.513亿美元,同比增长87%,而运营成本只增长29.5%。不按通用会计准则(non-GAAP)计算的利润2520万美元,增137%,净利润410万美元,而去年一季度是亏损640万美元。
既然如此,缘何近一年来,海外网贷平台的股价都有较大幅度的下跌?
有美股分析师指出三大原因。第一,由于中国P2P跑路事件频发,这也可能对海外平台造成信息上的溢出效应。自2014年以来,伴随互联网金融的高速发展,中国P2P行业鱼龙混杂,据业界比较认同的数据,2015年全国有约660家平台跑路,今年1~2月又有约200家平台跑路。
第二,西桑坦德银行在美国的消费贷款分公司(SantanderConsumerUSA)年初宣布将抛售近10亿美元LC的无担保消费贷款产品,这对于LC股价产生负面“连锁反应”。但事实上,该公司的抛售决策与整体P2P市场并无太大关系,只是由于该银行消费贷款敞口巨大,且从中蒙受了不小的损失,不过这些损失与LC的贷款产品并无关系。
第三点也正如上文所述,美国监管方过去一年来不断加大对网贷平台的监管力度。
美国网贷监管趋严
其实也就在LC违规贷款销售事件曝光后的两天,美国财政部于5月10日发布网贷白皮书,其反映了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股东的意见,并对网贷行业提出建议。
白皮书并没有侧重LC这个单一事件,也并未让人感到“重拳监管”的威慑意味,而更重在承认了网贷行业的益处与风险,强调了适用于成熟以及新进行业参与者的最佳实践标准(bestpractices),并鼓励在风险可控的基础上,促进网贷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提高信贷可获得性。不过不可否认的是,美国网贷行业的确受到了监管方越来越多的关注。
其实,美国财政部也并非“临阵磨枪”。早在2015年7月,美国财政部发出公开请求,要求了解全国网络借贷市场的基本信息(RequestforInformation,RFT),对全行业进行一次摸底。这是首次由联邦级行政机构对网贷行业进行调研,此话题随后引来了广泛和多样的反馈。
白皮书明确指出,网贷平台运用数据和建模技术来进行贷款承销是一项创新也是风险。RFI评论人士认可使用信用数据来进行贷款承销是网贷的核心元素,其创新之源部分意义上而言正是其介于在最高程度的许诺与风险之间。数据驱动的算法可能会促进信用评估、降低成本,但也存在出现诸如贷款违规的风险。即便如此,平台可能没有机会再去核实并矫正这些用于做出贷款承销决策的数据。
白皮书突出强调的一点在于,新型信用模型和运作尚未经过周期测试。该商业模式和承销工具的发展是在一个低利率、失业率下行、整体信用条件强劲的背景下不断发展的。然而,这一行业尚未走过一个完整的信用周期。近期,网贷平台消费贷款的坏账率(charge-offRates)以及拖欠率(delinquencyRate)走高,这也预示着,一旦信用条件恶化,可能会增加风险。
同时,美国财政部也呼吁,网贷平台要加大透明度以使得借款人和投资人受益。RFI获得的反馈都强烈支持扩大网贷平台对整体市场参与者的透明度,包括针对借款人的定价条件以及针对投资人的标准程序贷款数据。 版权申明:本站文章均来自网络转载,本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