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晓 北京报道
5月19日,中国支付清算协会发布《中国支付清算行业运行报告(2016)》(下称《报告》)。这是该协会第四次对支付清算行业进行系统梳理。
中国支付清算行业协会秘书长王素珍介绍,2015年支付清算行业继续保持了快速的增长,全年共办理非银行支付业务943.22亿笔,金额达3448.85万亿元。同时2015年也是规范和自律之年,央行等监管部门针对支付清算行业出台了一系列的规范制度,包括落实账户实名制、保护存款人合法权益的《关于改进个人银行账户服务加强账户管理的通知》,规范非银支付机构的《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管理办法》,全面开放银行卡清算市场以及互联网金融监管纲领性文件等。
移动支付持续火爆,牌照价格水涨船高
报告指出,移动支付业务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
2015年,国内银行共处理移动支付业务138.37亿笔,金额108.22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05.86%和379.06%。支付机构共处理移动支付业务398.61亿笔,金额21.96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60%和166.5%。
而2014年,支付机构共处理移动支付业务153.31亿笔,金额8.24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05.9%和592.44%。
王素珍表示,支付机构处理的金额虽然比商业银行处理的数据要小,但是笔数大很多,这体现了监管对支付机构小额便民支付的定位导向。
行业快速发展下,支付机构也被资本市场看好,并不断成为产业巨头布局金融业务的入口。
支付清算协会不完全统计,从2012年京东正式收购网银在线开始,中国支付行业已经发生超过30起并购或融资案例,仅2015年就有20多例。
在央行将收紧支付牌照审批的背景下,支付牌照对资本的诱惑或将持续。2016年,小米科技就收购捷付睿通65%股权,市场消息称小米为本次收购支付了6亿元。
支付安全仍是业内关注的首要问题。相关统计显示,2015年近200家网上商城或支付平台曝出信息被窃。VISA中国区总经理于雪莉介绍:“随着消费者更多的选择线上支付和移动支付,欺诈交易的数量也从线下到线上,犯罪分子、黑客等利用新的技术进行更加复杂的犯罪活动。”
一位大型股份行网络金融部人士表示,以前主要关注业务流程中的操作风险,而如今科技发展带来的风险更大。
此外,当前第三方支付机构实名认证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据中国支付清算协会统计,截至2015年年底,非银行支付机构开立个人支付账户实名率达到51.07%,比2014年上升8个百分点。未实名的个人账户仍占比48.93%,占比近半。
中国支付清算协会指出,随着今年7月1日《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管理办法》将正式实施,网络支付业务实名认证将进一步规范。
预付卡机构失落,部分机构挪用备付金
相较于爆发式增长的网络支付、移动支付等业务,第三方支付机构中数量最多的预付卡机构显得有些落寞。
《报告》显示,2015年预付卡发行业务量小幅增长,163家预付卡发卡机构合计发卡2.59亿张,金额761.43亿元,较上年分别增长8.37%和2.77%。
当下,受宏观经济低迷、预付卡机构经营战略不完善等因素影响,预付卡行业所依托的企业福利和礼品等空间收窄;同时,线下零售业低迷也使得依托传统商超客户的机构面临交易萎缩的困境。
《报告》指出,在全面“营改增”的背景下,预付卡机构的特性不完全适用新的税收优惠政策,可能形成新的税负负担。行业盈利水平偏低,预付卡机构迫切需要寻找新的发展模式。
通联支付执行总裁兰奇表示:“部分第三方支付机构在价格大战下,存在挪用备付金、出借牌照等问题,触碰合规底线。另一方面,无牌支付机构借有牌照机构的名义开展业务,其在账户、资金等方面脱离监管,扰乱了行业发展。”
上述问题在预付卡领域更为显著。由于机构发展阶段和合规水平参差不齐,个别机构触碰监管的风险底限。
2015年下半年,央行注销3家第三方支付机构的《支付业务许可证》,而这3家均是预付卡机构。
一家预付卡机构业务负责人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上述3家机构规模均较小,业务萎缩导致盈利水平下滑严重,因此才会铤而走险。
对此,中国支付清算协会建议,在监管手段上一方面可以与社会监督结合,对预付卡机构建立信用考核机制及高管人员约谈机制等,另一方面强化备付金存管银行和合作银行责任,建立央行、预付卡机构和备付金银行的业务监控平台。
此外,协会还建议,可考虑允许部分经营状况好、流动性充足、风控能力强的预付卡机构用备付金购买保本型理财产品或债券等低风险产品,适度提高备付金存放获利水平,对预付卡机构和备付金银行起到正向激励。 版权申明:本站文章均来自网络转载,本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