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6日,备受关注的蚂蚁金服B轮融资已经完成,融资额高达45亿美元,成为全球互联网行业迄今为止最大的单笔私募融资,有评论说这次融资成功意味着互联网金融的中国模式已经领先全球。虽然估值水平能否反映一个国家在金融领域的商业模式水平还很难判断,但中国近年在互联网金融领域取得的巨大进展的确是史无前例的飞跃。
各种统计数据显示,中国的FinTech(金融科技)至少在规模上已经确立了在全球范围的领先优势。实际上,早在2014年中国四分之一的人口就使用过移动支付,2015年移动支付的结算金额超过2130亿美元,遥遥领先于美国的1635亿美元,而蚂蚁金服旗下的支付宝所拥有的用户数量远远超过了美国的人口。近期备受关注的问题领域——P2P也在2015年创下了世界纪录:当年融资额超过332亿美元,比美国高出43%之多。
那么,中国的FinTech在商业模式上的评价如何呢?四大会计事务所之一的KPMG和业界专业机构的综合分析结果显示,目前全球主要19个国家里最为成功的50家FinTech企业,中国占了7家,其中3家排在前10,阿里巴巴和腾讯等互联网巨头旗下的众安保险被评为全球第一。KPMG的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虽然英国实质上依旧保持着FinTech领域全球第一的位置,但中国的迅速发展的确值得高度关注。
作为全球最强大的金融大国,美国虽然在互联网金融某些规模指标上落后于中国,但依然保持着镇定,首先他们强调中国的互联网企业基本上以抄袭美国企业的商业模式居多,美国企业的竞争优势依然明显。比如旗下拥有美林的美国银行,其CEO最近就在东京接受日本经济新闻的采访时披露,公司为强化FinTech的竞争力准备每年花掉30亿美元的预算,这已经是本轮蚂蚁金服融资额的三分之二的规模,而且该行信心满满的表示自己已经拥有比任何竞争对手都多的相关专利。
而拥有世界第三大金融中心的日本不仅在规模上望尘莫及,在上述全球性主要评选中也没有一家企业入围。一季度日本媒体还在突击报道本国的FinTech出现“过热现象”,然而该国最大规模的一笔FinTech融资金额也只有30亿日元,换算后不足3000万美元,比起美英和中国的进展完全不是一个级别的话题。而且该笔融资的主体是一家比特币交易平台,其客户基础可想而知。两相对比,日本部分专业人士言语中酸意十足,他们认为日本的传统服务业水平本身就很高,因此客观上需求不如中国强劲。
值得注意的是,面对中国近年在FinTech领域的巨大进展,在赞誉,嫉妒和警惕之余,不少分析都高度关注中国互联网金融领域存在的某些风险,而其中某些风险在最近愈演愈烈的互联网金融平台翻船事件中都已得到验证。这又导致了监管迅速的强化甚至收紧。在发达国家,以互联网金融为代表的FinTech得到迅猛发展的一个背景恰恰是传统金融行业受限于监管体制导致的。不能说中国的情况与这个历史大环境迥然不同,但正如中国的移动通信之所以很快在规模上完成世界第一的超越,在某种程度上是受惠于固话网络建设的落后,中国的互联网金融的迅猛发展某种程度也是基于传统金融业服务的僵化给消费者带来了生活的不便。
监管和创新之间的矛盾不能一次性、大规模、直接通过传统巨无霸金融机构解决的话,让新兴企业来实现较为广泛的社会性测试不啻为一个好的方式。但和一般服务业不同,金融业,特别涉及到支付体系的业务在宏观上对金融体系存在巨大的影响。因为现代银行体系自身构成了最具有社会普遍性的支付体系,也导致银行体系成了货币发行和经济扩张时经济体系中风险资金的最终源泉。无论何种创新只要进入此项服务领域不可避免的将遇到这个最为核心的传统束缚。无论在使用方式和手段上如何推陈出新,最核心的监管原则实际上不会发生任何动摇和改变,这实际上也是对FinTech发展商和监管方最为基本的理解。FinTech企业的股东结构或管理架构自身其实并不是本质问题,如何实现分工可以尝试,但上述原则不可以试错。
此次参与蚂蚁金服B轮融资的机构大都是国有公司背景,但是蚂蚁金服不会也不应该是加强互联网金融监管之外的特例。 版权申明:本站文章均来自网络转载,本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