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评论员 叶檀
在经历了e租宝、中晋系等事件之后,现在市场对财富管理、资产投资、P2P又开始噤若寒蝉,几乎一提到就是错。从两年前的遍地开花,到现在的四处驱赶,市场对金融的认知依然存在相当大的偏差。
中国信用土壤的状况确实存在缺陷,加上服务不到位,从市场化改革以来,一直没有解决信用与信托责任机制的建设,导致金融骗局层出不穷,从“抬会”时代到互联网金融时代,金融骗局并没有减少。这不是互联网不互联网的问题,而是没有建立市场信用体制的问题。
只不过在进入高速互联网时代之后,投资公司等利用互联网手段加上线下地毯式推进,集腋成裘的速度会更快。
以往的集资大案,几亿元就算大数字。绰号“小姑娘”、本名杜益敏的“民间集资人士”从2003年起开始从事地下融资生意,据案件公诉方计算,到2006年7月,非法集资额高达7亿元,这算是一个了不得的数字,即便算上通胀的因素,与现在集资动辄上百亿也完全不可同日而语。但这反过来也说明,现在市面上的货币总量与十年前同样不可同日而语。
从去年曝光的股票市场互联网交易可见一二,几千倍的收益以及十倍以上的杠杆,一天成交量上万亿元,而金融期货市场的成交量更是百万亿级别(双边),加上阅后即焚等互联网技术手段,在这种情况下,监管与投资就像猫抓耗子的游戏,但因为耗子是狡猾的杰瑞(出自美国卡通片汤姆与杰瑞),所以猫在博弈中始终处于下风。
这是不是意味着不要财富管理公司、不要互联网手段了呢?绝非如此。
现在的问题是就算想禁也禁不掉——因为市场需要。胡润研究院的调研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5月,中国内地约有121万名千万富豪、7.8万名亿万富豪,以20亿元为门槛的2015胡润百富榜上榜企业家人数也达到了1877名,全部创历史新高。未来中国高净值人群还将进一步上升。这些人的特点是需要高端服务,尤其是资产配置服务。
中国高净值人群一方面希望降低风险,从资产配置调查来看,存款和不动产(房产)投资仍然是中国富豪最主要的投资理财方式,98%的富豪使用这两种方式进行投资理财,其他方式的投资相加,总额不足三成;另一方面,他们也希望财富能够得到安全的维系,这显示在境外投资方面。
截至2013年,中国以930万的移民数量成为全球排名第四的移民输出国。60%的千万富豪正在考虑或已经申请移民。移民人群最热衷的海外投资三大标的分别为地产(占比43%)、固定收益类产品(占比17%)以及股票(占比13%)。
80%的千万富豪有意向将子女送到海外留学,千万富豪中送子女出国留学的平均年龄为18岁,远远高于日本同级别的富豪子女不到1%的留学比例,法国富豪为5%;德国不超过10%。高净值人群对境内外资产配置服务有旺盛的需求。如果只是简单地加以驱赶,其结果将会是把需求从地上驱赶到地下。
减少互联网融资手段也是不大可能的。现在各家交易公司包括监管层都在用大数据,控制互联网的可能性基本不存在。互联网的传播效率与开放性,使得封锁的结果是不准确的信息满天飞,反而不利于监管。
现在一些地方政府对于互联网金融、投资公司、财富管理极不欢迎,甚至隔三差五地拜访这类企业,如同故意找茬,巴不得立刻扫地出门,以免万一出事会连累自己。
对类金融公司前恭后倨,开始时闭眼大发展,现在闭眼大扫荡,这样的监管能力恐怕算不上高明吧。在资产公司、P2P公司遍地开花时,对于平台性质的认定、集资的管理没能及时跟进,到现在重新梳理,一些地方政府又开始搞一刀切,这也反映出法治意识依旧缺乏。
在现有的市场条件下,金融监管必须有底线思维,庞氏骗局横行、不成熟而贪婪的投资者众多、内部人互相持股编织成了一张网,此时,市场的发展要等一等监管的步伐。一旦试点成功在执行时必须坚决,如对于互联网的支持态度与开放心态,总不能因为假冒伪劣泛滥就把电商平台关了吧。
关键是准确的顶层设计与精准的监管,如统一严格的自律组织、独立的第三方认证、资金第三方平台监管、平台撮合不允许融资等,如果只管一刀切,那只能表明属于懒政,本质上跟工商局“纸没了”性质相同(据人民日报转引其他媒体报道,自去年8月21日以来,没有一家企业能从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拿到一张商标注册证,原因仅仅是“商标局没纸了”)。 版权申明:本站文章均来自网络转载,本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