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四五年前,当基金业仍徘徊于“3万亿规模”时,一批不甘于“看天吃饭”的小基金公司变革图新,紧紧把握随后几年的互联网金融、基金子公司、新三板等市场“风口”,完成了一场穷则思变的华丽逆袭。
作为基金业的“后来者”,他们没有品牌渠道的先发优势,也没有强大的股东背景,但他们却拥有更具竞争力的机制和人才,或发力互联网金融,或拜师信托打造子公司,或专注新三板市场。各家路径不一,但都试图赶超。
回望过往数年的基金格局,无论是乘互联网金融风口逆袭,还是借基金子公司弯道超车,抑或是重兵布局新三板等创新业务突围,他们在改变了基金业的竞争格局的同时,也为后来者树立了行业规则和成功标榜。
⊙本报记者陈俊岭
样本一:联姻BAT推“互联网金融”
回想2011年加盟天弘基金时的往事,天弘基金副总经理周晓明坦言,作为一名基金行业的老人,在他离开老东家嘉实基金后,他曾有过一段并不成功的量化私募创业经历,但同样出于对基金行业的热爱,他最终选择了天弘这家小公司。
如同当时排名靠前的老牌基金公司,彼时天弘基金仍延续着“靠天吃饭”的生存模式,但无法与前者匹敌的是,知名度、人才梯队、股东背景均不利于其赶超,若要在随后几年的竞争中突围,他们必须找到一条差异化的破局之策。
是年夏天,天弘基金一则广揽电商人才英雄帖,吸引了同样思虑转型的媒体人张牡霞的目光,初到天弘的那段日子,她也曾有过迷茫,直到2013年携手互联网巨头阿里巴巴推出余额宝后,才让她和其他后来者庆幸当初的明断与坚守。
截至2015年12月31日,含专项专户,天弘基金资产管理业务总规模达10742亿元,成为国内基金业历史上首个破万亿的基金公司。在业内人士看来,这主要得益于出身草根的天弘基金抓住了“互联网金融”风口。
回首互联网金融历程,周晓明告诉上证报记者,从2013年开始,他们一直在思考如何满足余额宝客户群的综合理财需求——成功既有主观因素,更重要的是赶上了互联网金融的大势。
“一个产品成功的关键,是它在哪些纬度上契合到客户的需求,这个是最根本的事情。”周晓明总结成,“余额宝”成功源于满足了互联网的“长尾”,其借助互联网手段,才使得一个普通的货币基金呈现出全新的客户体验。
以余额宝横空出世为代表,2013年也被视为国内“互联网金融元年”。受此启发,随后由其他基金公司推出的“宝宝类”产品大行其道,他们有的联姻腾讯理财通、东方财富(35.840,1.64, 4.80%),有的联姻新浪微博、同花顺(55.130, 2.11, 3.98%)。
除“宝宝类”产品外,“大数据基金”是基金公司与互联网公司联姻后的又一创新产品。去年年底,泰达宏利携手同花顺成立又一只大数据基金,在此之前,已有多家知名基金公司联手新浪微博,雪球网,推出多款大数据基金。
实际上,基金公司涉足互联网金融并不止与互联网巨头联姻一道,部分机制更为灵活的基金公司,也尝试设立专注互联网金融的全资子公司,例如嘉实基金去年在杭州注册设立的嘉实金融信息服务有限公司。
在几个月前加盟嘉实金服、并担任CEO之前,楼晓岸曾在知名互联网金融平台——陆金所担任副总经理,此前她也某商业银行工作多年。在过去几个月里,凭借强大的互联网基因,这家基金系的互联网金融公司表现得十分活跃。
样本二:拜师信托子公司
与天弘基金借互联网金融“弯道超车”,并成为首家资产管理总规模破万亿的基金公司不同,依托商业银行的强大股东背景,银行系基金公司则选择了另一种错位竞争的策略——基金子公司。
“5年前,我刚来基金公司时,全行业规模3万亿,几年过去了,至今仍徘徊在3万亿。”2012年夏天的一天,总部位于北京的某银行系基金公司市场部负责人曾流露出一丝生不逢时的感慨。
在这位负责人看来,同属财富管理行业,同样服务于投资人和实体经济,基金、信托5年来“此消彼长”的迥异命运,让不少像她这样的“基金老人”茫然,但出于对基金业的热爱,她一直在坚守,而不少后来者则默默地选择离开。
与上述银行系基金公司负责人感受一致的是,民生加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万青元,在2013年底接受上证报记者专访时也发出了类似感慨——“过去5年,是国内基金业最不好的5年。”
回想2011年初到民生加银时的场景,万青元至今仍记忆犹新——“这里没有总经理,没有投资总监,基金经理就那么两三个人。”在对多位基金大佬的拜访和调研后,他确立了将基金公司打造为一个多元化的资产管理公司的构想。
“三年,我觉得资本市场一定有机会,只要有机会,只要我们做好了准备,就一定能够上去!”在2013年底说这番话时,万青元向记者透露了当时的“三年规划”——2016年时公募排名进前20名,管理资产规模要达到1000亿。
尽管彼时的基金业身处熊市,让万青元如此笃定看好基金业的理由是,综观全球资管市场,基金行业还是个朝阳行业,之所以过去的基金公司都钟情于股票买卖上,那是因为思路没有完全打开,将来整个金融业的趋势是混业经营。
时间转眼步入2015年底,民生加银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以8068亿元,位列基金子公司专户管理规模榜首。对此,民生加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蒋志翔称,短短3年时间,无论机构数量,还是资产规模数量,均获得了爆发式增长。
事实上,借助基金子公司资产规模“弯道超车”并不止民生加银。截至2015年底,基金子公司专户管理规模前10名中,就有民生加银、平安大华、招商财富、浦银安盛、兴业财富、交银施罗德6家银行系基金公司。
“前几年,信托业资产规模一路高歌猛进,并在2013年三季度末正式跨过10万亿的关口,但基金公司管理资产却始终徘徊在3万亿上下,于是不少基金公司开始师从信托,尤其是银行系基金公司更具优势。”基金研究人士分析称。
在上述基金研究人士看来,由于业务模式与信托公司类似,基金子公司常被视为同业搅局的“坏孩子”,借助背倚的银行股东,很快便能将规模做起来,但业务同质化也较严重,存在一定的潜在风险。
盘点过往数年的基金业沉浮和基金逆袭案例,资深基金研究人士王群航分析称,工银瑞信、建信、中银都是银行系公募,强大的渠道优势是其规模保持稳健增长的重要后盾,也是上述基金近年来规模增长较快的主要原因。
样本三:重兵新三板寻突围
与联姻BAT发力互联网金融,借大股东银行打造基金子公司等路径不同,一批近几年刚刚成立的新生代基金公司并不具备上述优势,但他们却拥有更具竞争力的机制和人才,为实现在竞争中突围,他们将筹码投在新三板等创新业务上。
一年前,在北京市某区任职公务员的刘颖,加盟了刚成立一年的九泰基金市场部,这家位于北京金融街(9.68, 0.04, 0.41%)金泽大厦并不起眼的基金公司,成立于2014年7月,注册资本仅2亿元,被视为首家PE投资管理机构发起设立的公募基金管理公司。
这家九鼎系的创业型基金公司,自诞生之日起就立志走一条不同其他基金公司的差异化路径——专注定增市场和新三板市场。从公务员身份变为公司职员,刘颖在经历了短暂的心理失落后,很快为这家公司的创业激情所感染。
早刘颖一年加盟这家基金的九泰定增基金的基金经理刘开运,曾在九鼎投资(36.780, 1.30,3.66%)工作多年,在他看来,九泰参与定增有自身独特的优势,其股东九鼎投资拥有丰富的项目储备与资本运作能力,这些资源储备是其与上市公司合作的重要筹码。
“我们以一级市场眼光和心态做市场,更在乎公司的内在价值,并不太在意股价波动。”刘开运如是说。过去一年间,记者与九泰基金经理的数次对话,都安排在开盘时间,面对股价巨幅波动,他们大都无暇关注,淡定从容。
面对二级市场的巨幅波动,这些没有先发优势,亦没有强大股东背景的新生代基金公司,寻找到一条迥异与其他基金的路径。最近两年,不少基金公司纷纷成立新三板事业部等创新业务部,将目光投向新三板或“一级半”的定增市场。
上证报记者梳理发现,天弘基金、万家基金、财通基金等多家公募基金均成立了专门的新三板事业部或股权投资部,过去一两年,他们在新三板或定增市场纷纷布局,成为二级市场投资基金之外的新的增长点。
“新三板在注册制临近的情况下,5000多家挂牌标的中,存在一大批优质潜力上市企业,在未来有望充分受益。”某布局新三板的基金人士称,随着注册制推出,三板、创业板、战略新兴板未来将产生优质企业争夺战。
除布局新三板、定增基金等创新业务外,借助互联网技术和股东资本的力量,不少机制灵活的基金公司,也纷纷成立类似影视、养老等主题型基金,或与大数据平台合作,推出更吸引眼球的大数据基金。
其中,尤其以影视基金最为火爆,据记者调查,保守估计目前至少有20多家影视专业基金,其中不乏公募的身影,他们手持重金,四处打探项目,但价格也随之水涨船高,令一些理智的投资机构望而生畏。
在股市震荡加剧之际,不少布局二级市场的基金管理人正收缩战线,做好了过冬御寒准备。不过,当下专注于新三板市场的基金管理人心态则似乎仍处于“盛夏”,尽管他们大多尚未盈利,仍处于跑马圈地阶段,但其操作更为激进。
据业内人士透露,不少激进的新生代基金公司,为扩大新三板市场份额,早在去年年底,就制定了扩张计划,并大肆招兵买马,希望在2016年将专职投资团队扩大至100人,涵盖TMT、医药、消费、能源、先进制造等五大行业。
“尽管我们现在还没有盈利,但我们在投资股份数量和投资金额上,已经领先同行,且有几家公司已列入IPO名单。”某布局新三板市场的基金客户经理称。
不过,在部分风格激进的新生代基金公司上演“激情与速度”的同时,由扩张带来的成本掣肘与投资风险也在剧增,尤其是在当下复杂多变的环境下,如何平衡成长速度与回撤尺度,也着实考验着这些基金业内人士的智慧。THE_END 版权申明:本站文章均来自网络转载,本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