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百度发布了最新的截至6月30日的2015年第二季度未经审计的财报。财报显示,百度第二季度总营收达到165.75亿元人民币(约合26.73亿美元),同比增长38.3%;归属于百度的净利润达到36.62亿元人民币(约合5.906亿美元),同比增长3.3%。尽管营收和利润均实现增长,但由于未达到华尔街投资人的预期,导致其股价暴跌,并由此引发了业内对于百度未来的种种猜测。那么百度的股价为何暴跌?仅仅是不及预期那般简单吗?
作为上市公司,其财物状况及未来的预期都可能会导致股价或涨或跌的波动是司空见惯的事情,但其是否能全面客观地反映一家企业的盈利能力和未来却值得商榷。
众所周知,作为全球盈利能力最高企业的苹果,也会经常出现业绩出色,但股价暴跌的情况,而通过我们的观察,是因为投资人始终以利润率的高低作为指标(不是营收和利润)作为标准来衡量苹果的表现,其结果是哪个财季苹果的利润率哪怕仅是出现不到1%的涨幅都会引发其股价的波动。但这丝毫没有影响到苹果成为全球最具盈利企业的发展和地位。
与苹果截然不同,同样被称为创新型企业代表的亚马逊则是一路亏损,而上个季度意外扭亏,其股价竟然大涨18%,不过从净利润仅为9200万美元(相对于其231.8亿美元的净营收)看,亚马逊的股价确实涨得有些过,为何?因为投资人一直习惯于亚马逊高投入、低利润甚至是亏损的商业模式,甚至成为投资人衡量亚马逊的一种标准和思维定式。
在此我们列举苹果和亚马逊这两家企业的例子,是因为它们彼此间对比鲜明,一个是全球盈利最高的企业,而另外一个则是以亏损著称。但二者均被视为创新企业的代表。而从华尔街投资人的角度,似乎在资本市场中对于苹果的要求或者说标准要远远高于亚马逊,原因何在?标准的不同。固有的看待企业的标准及商业模式的差异所致。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股价的高低、涨跌并不能完全反映,有时甚至背离企业的实际表现。
当我们通过上述两家全球企业大佬截然不同的市场和股价表现,再回过头来看百度近期股价的就很容易理解了。至少外界通过股价对于百度的看衰确实是多虑了,或者说是完全没有必要的。毕竟百度的实际市场表现摆在那里。
当然面临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百度的未来面临一定的挑战是必然。而这也是为何百度大举投资O2O及其它新兴业务的主要原因。就像亚马逊,在所谓的云计算市场巨资投入了若干年,仅是在今年才开始单独公布其云计算服务AWS的营收,且刚刚开始盈利类似,作为尚在中国发展中的O2O业务,前期的投入是必然也是必须,更是几乎所有涉足O2O业务的商业模式且在中国市场必然的发展趋势。更何况通过前期的投入,百度在O2O业务已经初具规模。据百度财报披露,其包含去哪儿、电影、外卖在内的O2O电商业务GMV,已达到405亿元人民币,较去年同期增长109%。这是百度首次公布电商类业务核心数据。这不得不让我们再次想起亚马逊在进入云计算市场大举投入赔钱,但却在该市场高速增长的影子,而这期间,华尔街的投资人们可是欣喜若狂啊。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百度在搜索技术方面的优势,其在涉足O2O业务业务时,在基于搜索所收集的关于用户习惯的数据基础上进行用户服务推荐方面较友商相比具有更精准的差异化,这意味着尽管相较部分友商,百度虽然进入O2O稍晚,但后发优势不可小视。另外就是极具中国特色的“土豪任性”模式,就像百度CEO李彦宏解读百度财报时所言:我们有充足的现金,如果我们需要通过现金补贴来赢得这场战争,我们愿意这么做,我们比这方面任何的竞争对手都更有钱。不过中国有句俗话:金钱不是万能的,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有钱但没有使对地方也是白搭,但对于百度及友商来说,其最可怕的地方是在于百度不仅有钱,还使在了刀刃上,即钱投入到了顺应产业发展趋势,且有可能再造一个“新百度”的新的机会和市场中。
当然,除了百度之外,阿里巴巴、腾讯等也均杀入O2O产业,前提也是在以金钱圈地。此外,在当下和未来的云计算市场,BAT也是在“烧钱”,而这些均是全球或者中国未来产业的发展趋势。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此次百度股价暴跌应该成为华尔街重新审视百度,也包括其他中国互联网企业未来商业模式的最好机会。即重新制定看待业务模式及影响股价的标准,毕竟移动互联网在中国快速发展的时代,业务和商业模式均在发展变化中,至少与美国相比,中国移动互联网的模式不仅更多、更快,也更复杂,所以及时了解中国相关产业的商业模式和竞争特点,华尔街的投资者们才不至于错过机会,将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版权申明:本站文章均来自网络转载,本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