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学生要慎用公共WiFi网络支付
■网络安全
本报讯(华商晨报主任记者 刘桐)不要泄露姓名、电话号,看到中奖邮件立即删除,慎扫二维码,慎用公共WiFi网络支付,警惕低价陷阱的“钓鱼网站”……
昨日,省“扫黄打非”工作领导办公室在和平一总校进行开学安全第一课“护苗·网络安全课”,并聘任和平一总校两名同学为辽宁省网络安全宣传员。
和平一总校安全教育主任朱亚新表示:9月围绕网络安全宣传周将开展宣讲、广播、手抄报等多种方式向学生介绍网络安全知识,并通过微信平台引导家长加强学生网络教育。据了解,截止去年6月,我国的网民数量已达到7.5亿,但有些不科学上网习惯会出现危害。
和平一总校的网络安全课堂上,介绍了两个学生被骗的案例。
11岁的小国玩网游买装备,选了一个低价至3折的充值100多元,但是却没见到装备,100多元白白损失掉。
而12岁的小艺是热播节目《我是歌手》的铁杆粉丝,经常在观看节目的过程中用手机扫描屏幕上出现二维码参与互动活动,结果被骗,其父母立即报警。这两个孩子在使用网络的过程中,或因为买卖装备,或因轻信中奖信息都遭遇了网络诈骗,在经济上蒙受了损失。
关注帐户安全,慎设帐号和密码,慎扫二维码,降低盗用风险。部分二维码其实是诈骗分子设置的一个木马病毒下载地址,病毒被下载后,可以自行安装,并潜伏在移动终端后台中运行,悄无声息地盗取持卡人的信息。
不要浏览的血腥、暴力、赌博等网站或栏目,此类网站中夹杂了更多木马病毒或诈骗网站链接。如果无意中进入了此类网站,要立即离开。
慎用公用WiFi,保护账户安全。 公共场所的免费WiFi账号也有可能成为犯罪的工具,如进行网络支付,便导致卡片信息泄露。
警惕低价陷阱,拒绝“钓鱼网站”。有些打着“低价”“优惠”等旗号的“钓鱼网站”链接,通过互联网、短信、聊天工具、社交媒体等渠道被传播,持卡人一旦输入个人信息就会被不法分子窃取盗用。
版权申明:本站文章均来自网络转载,本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