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网址:www.we0546.com邮箱:414787450@qq.com电话:4006966014地址:山东省东营市东营区西二路471号北海嘉园C座305号
|
|
|
|
|
|
|
新华时评:勿让个人信息泄露“尾大不掉” | 来源:转载 点击数:782次 更新时间:2018/8/23 15:42:40 |
新华社厦门8月22日电题:勿让个人信息泄露“尾大不掉”
新华社记者颜之宏
最近,有消费者反映骚扰电话出现了新花样,对方一开口就称自己是茅台酒厂的,免费请你品尝酒水,只需付快递费10元和保价费29元……直接进行小额诈骗。更为惊讶的是,有的骚扰者不仅知道你刚买了房,还知道你有多少房贷,甚至连你的姓名、住址等也知道。
从“误打误撞靠运气”到“精准定制有底气”,骚扰电话这些情况的出现,提醒人们必须加强个人信息保护,否则你的个人隐私、账户安全等出现敞口而你却蒙在鼓里。
曾有报道,有人花3.8元就能购得长达33页的某人信息报告,其中不仅包含通话记录、出行记录、消费记录和人脉关系,甚至还“附送”针对个人的详细量化分析。可见,个人信息泄露的背后,连接着一个“地下产业”和黑色利益链。
近年来,全国人大常委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等先后公布了《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关于依法惩处侵害公民个人信息犯罪活动的通知》等,网络安全法也于2017年6月在全国实施。这些法律法规明确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窃取或者以其他非法方式获取公民个人电子信息,不得出售或者非法向他人提供公民个人电子信息。
然而,信息泄露的速度并未迟滞。360威胁情报中心发布的《2017政企机构信息泄露形势分析报告》显示,据测算,仅2017年1月至10月,国内网站共可能泄露信息51.2亿条。
为此,公民个人要加强自身信息的安全保护,掌握公民个人信息的单位和企业要严控个人信息泄露;同时,公安、司法和网络监管部门要严厉打击倒卖个人信息的违法犯罪活动,以遏制公民个人信息泄露蔓延之势。(完)
版权申明:本站文章均来自网络转载,本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 【刷新页面】【加入收藏】【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 上一篇:安全公司:黑客每60秒可盗走超100万美元资产 下一篇:互金协会启动P2P会员机构自查 报送需不迟于10月31日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