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唐刚
2017年,互联网金融全面进入强监管周期。从11月央行暂停批设网络小贷开始,央行、银监会以及地方金融监管局开始了新一轮对现金贷、网络小贷、P2P网贷多种形式的互联网金融业务的“严监管”。对于曾经野蛮生长的网贷行业来说,这一年来密集出台的政策促使其逐步走向规范化,并在合规压力下加速洗牌。或退出,或转型,或者选择回归本初的普惠性面目迎接2018年的到来。
监管风暴如期而至
这几年,互联网金融风生水起,同时也泥沙俱下。在消费领域,其便捷、高效、低门槛等特点,极大地覆盖和满足了传统金融所忽视的那部分群体在借贷和投资方面的需求。其普惠性的特点,让一大批过去很难得到金融服务的人群得到了金融服务。而监管的缺失及其盲目快速的扩张,又导致了高利贷、砍头息、暴力催收等诸多乱象,尤其是现金贷、校园贷等领域,所引发的社会问题一度成为舆论口诛笔伐的焦点。
随着问题不断爆发,监管层迅速作出反应。从2月《网络借贷资金存管业务指引》出台,到11月《网络借贷整治办开展网贷资金存管测评》发布,监管节奏不断加快,后续配套政策相继推出。
进入12月,监管部门《关于规范整顿“现金贷”业务的通知》正式现身,对从业资格、综合费率等核心问题进行了明确,并要求守住年化利率36%的红线。12月13日,网贷整治办下发的《关于做好P2P网络借款风险专项整治验收工作的通知》(即“57号文件”),将网贷行业第二轮整治工作期限确定为2018年6月。由此,2018年将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合规年。
从叫停数字货币ICO,到如今措辞严厉地指明网络借贷领域的违法违规现象,监管层对于互联网金融行业存在的种种问题始终保持“零容忍”,其监管路径与导向也愈发明确与清晰。
网贷平台加速淘汰
今年下半年,趣店、拍拍贷、和信贷、融360、乐信等扎堆赴美上市,而国内,因趣店的前世今生而引发对于现金贷的争议持续不断。
互联网金融企业大发展起源于2013年,如今已经形成了涵盖第三方支付、P2P信贷、众筹、互联网保险、互联网基金等在内的一整套产品体系。据国家互联网金融风险分析技术平台的监测数据,截至今年7月,网络借贷、网络众筹、互联网支付的累计交易额达到70万亿元。无论是数量,还是规模,中国的互联网金融行业都已经稳居世界第一。
整顿自去年始,随着政策对于乱象整顿的不断加强,网贷平台开始进入加速淘汰期。网贷天眼数据显示,截至今年11月30日,我国P2P平台数量达到5381家,累计问题平台高达3556家,在运营平台1825家。
《2017年互联网金融报告》指出,当前,行业内主动退出的平台逐步增多。在目前近4000家停业及问题平台中,停业的比例达到51%,许多平台通过和平协商主动退出网贷业务或转型经营。
据网贷之家的最新数据显示,2017年11月全国网贷成交量为2278.43亿元,环比10月上升了4.33%,贷款余额增加至12007.45亿元,环比上升2.95%,网贷行业呈现平稳上升的趋势。显然,监管的趋紧、平台数量的减少并没有阻碍行业的发展。
严监管时代合规赢未来
随着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的不断深入开展,监管政策陆续出台,监管与行业自律有机结合的行业管理体制正逐步形成,互联网金融风险整体水平下降。
不久前,中国普惠金融未来发展方向与趋势高峰论坛在深圳举行。在论坛期间,有关人士预言,在今后很长一段时期内,严监管仍然会是互金业的主要基调。通过严监管,驱逐网贷行业中的“劣币”之后,留下的良币则可以发挥出更大的优势。
践行发展普惠金融的宗旨,坚守小额贷款的本源。未来,中国互联网金融行业将朝着更加规范方向发展。服务于实体经济、促进普惠金融的方向既是其本初的面目,也是未来要回归的路径。
《2017年互联网金融报告》预测,未来的一年,1、平台数量有望缩减至1200家以内;2、网贷平台备案有望落地;3、细分领域将出现“隐形冠军”;4、网贷行业并购整合机会增多;5、互金平台加速出海;6、征信、数据共享等行业基础设施更加完善。
专家表示,随着监管的不断加强,互联网金融行业的三大特点已凸显:一是集中度明显提高;二是集聚的风险正逐渐化解;三是服务普惠金融和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在不断提升,行业也走向有序监管。监管部门出台的诸多关于互联网金融的监管办法,带来的不仅是挑战,也是机遇。互联网金融企业都应思考如何适应新的监管要求、如何服务实体经济,真正做到普惠金融。
2017年互金风云大幕徐徐落下,2018年业态变革大门缓缓推开。互金平台如何触及普惠,做到行稳致远,考验着行业的智慧。
版权申明:本站文章均来自网络转载,本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